本刊立足大文化、跨文化、文史哲通識,弘揚精深學問。設有“語言文字研究”、“語源研究”、“譯學研究”、“比較文學與文論研究”、“語言教學與改革研究”、書評等欄目。
封面 上古漢語“N之V”結構的形式特征與其性質的判定 韓國漢文古文獻異形字研究 中國古代究竟有沒有語法學——兼評孫良明先生的系列論著 現代漢語基于形名組合的容貌形容詞研究 現代漢語[V+N]定中式短語中V的整體特性與配價考察 上海方言與英語虛擬句之對比考察——語用法的語法化視角 《說文解字》疊體會意字的構形、析形與釋義 從哥巴文與東巴文、漢字及藏文的比較看其來源問題 從關聯理論看日常會話中附加信息的語用功能 翻譯的研究性和《文心雕龍》在西方文化中的翻譯狀況 閱讀希伯來《圣經·箴言》——閱讀猶太文化獨特的思想世界 《維摩詰經》梵藏漢三文對照(第一品部分) 《圣經》中文和合本與法文塞貢本在基本概念詞翻譯上的差異及其文化影響 從《圣經》看《勸世良言》的歸化與異化 從征引文獻看《四庫全書總目》唐集提要的編纂 中華書局本《舊唐書》校讀札記 狄金森:一位書寫靈魂回歸自然的詩人 歌德為何憎恨批評家? 關于道德的沉思——試比較康德與孔子的道德觀 章太炎的清學史論述及其思想遷變 《警察與贊美詩》中的反諷管窺 讀寫教育的社會機制關聯 誤用與慣用:基于日語母語者使用現狀的考察 法語語言中的模糊性及其運用 現代性視野下的對外漢語——對外漢語與國家文化形象 學術文章的文字錘煉——簡明與精當并重 基于二語習得理論述評《華夷譯語》 傅勇林等:《郭沫若翻譯研究》 劉鳳翥:《遍訪契丹文字話拓碑》 [加]蒲立本:《上古漢語的輔音系統》 錢谷融:《我的自白》 秦建文:《漢字學導論》 孫國強[編著]:《泰米爾語教程》(一、二冊) 吳宇虹等:《古代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經典舉要》 《古代西亞塞姆語和印歐語楔形文字和語言》 張鐵山:《回鶻文獻語言的結構特點》 張鐵山:《突厥語族文獻學》 周俊勛:《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綱要》 朱冠明:《〈摩訶僧祗律〉情態動詞研究》 西南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2009年下學期學術沙龍活動簡況 本輯作者簡介 本刊征稿啟事 本刊體例
本刊立足大文化、跨文化、文史哲通識,弘揚精深學問。設有“語言文字研究”、“語源研究”、“譯學研究”、“比較文學與文論研究”、“語言教學與改革研究”、書評等欄目。
封面
上古漢語“N之V”結構的形式特征與其性質的判定
韓國漢文古文獻異形字研究
中國古代究竟有沒有語法學——兼評孫良明先生的系列論著
現代漢語基于形名組合的容貌形容詞研究
現代漢語[V+N]定中式短語中V的整體特性與配價考察
上海方言與英語虛擬句之對比考察——語用法的語法化視角
《說文解字》疊體會意字的構形、析形與釋義
從哥巴文與東巴文、漢字及藏文的比較看其來源問題
從關聯理論看日常會話中附加信息的語用功能
翻譯的研究性和《文心雕龍》在西方文化中的翻譯狀況
閱讀希伯來《圣經·箴言》——閱讀猶太文化獨特的思想世界
《維摩詰經》梵藏漢三文對照(第一品部分)
《圣經》中文和合本與法文塞貢本在基本概念詞翻譯上的差異及其文化影響
從《圣經》看《勸世良言》的歸化與異化
從征引文獻看《四庫全書總目》唐集提要的編纂
中華書局本《舊唐書》校讀札記
狄金森:一位書寫靈魂回歸自然的詩人
歌德為何憎恨批評家?
關于道德的沉思——試比較康德與孔子的道德觀
章太炎的清學史論述及其思想遷變
《警察與贊美詩》中的反諷管窺
讀寫教育的社會機制關聯
誤用與慣用:基于日語母語者使用現狀的考察
法語語言中的模糊性及其運用
現代性視野下的對外漢語——對外漢語與國家文化形象
學術文章的文字錘煉——簡明與精當并重
基于二語習得理論述評《華夷譯語》
傅勇林等:《郭沫若翻譯研究》
劉鳳翥:《遍訪契丹文字話拓碑》
[加]蒲立本:《上古漢語的輔音系統》
錢谷融:《我的自白》
秦建文:《漢字學導論》
孫國強[編著]:《泰米爾語教程》(一、二冊)
吳宇虹等:《古代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經典舉要》
《古代西亞塞姆語和印歐語楔形文字和語言》
張鐵山:《回鶻文獻語言的結構特點》
張鐵山:《突厥語族文獻學》
周俊勛:《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綱要》
朱冠明:《〈摩訶僧祗律〉情態動詞研究》
西南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2009年下學期學術沙龍活動簡況
本輯作者簡介
本刊征稿啟事
本刊體例